12月31日從歲首到年終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65:11)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8 )
明天就是2018年了,我們懷著怎樣的心情來迎接新的一年?或者可以換另一個角度:我們懷著怎樣的心情來結束這一年?
梅頓曾這樣說:
「每一個人在地上的生命,當中每一刻、每件事都會在他的心靈留下痕跡。
正如風托送成千上萬、可見與不可見的具翅種子,時間的洪流也托送著屬靈活力的孢子,不知不覺地來到人的心中、意志當中。
這當中有無數種子最終都消滅、失喪,因為人並未準備好要接受它們,因為像這樣的種子,除了在自由與渴望的肥沃土壤中,都無法發芽。」(Thomas Merton)
成千上萬「可見與不可見的具翅種子」、「屬靈活力的孢子」、「自由與渴望的肥沃土壤」,我重複慢讀了數遍。
我多麼希望這成千上萬的種子之中,都是感恩的種子,因為感恩的心統管我們整個人生態度。
保羅清晰地教導我們:「凡事謝恩!」「謝恩」 (give thanks) 是動詞,希臘文是eucharisteo,在新約出現多達38次。年復一年,我們能生活到今天,能蒙恩得救,並常得眷顧,我們豈能不感恩?馬丁路德曾說:「感恩是基督徒的基本態度。」(“Gratitude is the basic Christian attitude.”) 葛培理牧師也說:「感恩是基督徒最偉大的質素之一、忘恩是最邪惡的罪之一。』 (Gratitud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ristian graces; ingratitude, one of the most vicious sins.) 而猶太人每天誦讀的“Aleinu”禱文,第一句就是:「這是我們的責任去讚美萬有之主,將偉大歸給創造之主。」(It is our duty to praise the Master of all, to ascribe greatness to the Author of creation.)
歷代以來,人類最大的問題是不以神為神、將神該得的榮耀據為己有。耶穌在世時曾醫治了十個長大痳瘋的人,只有一個人回來「感謝」耶穌,而他竟是個被邊緣化的撒瑪利亞人。耶穌問:「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麼?」(路17:15-19) 其他的人只著眼於即時的益處,唯有這人領會了接受施與的恩典,並將榮耀歸與神,無怪乎耶穌對他說:「你的信救了你了。」
默想:安靜下來,數算一下今年所領受的恩典,心情怎樣,慢慢地向耶穌訴說。
祈禱:厚賜恩典的神啊,幫助我立志成為一個凡事感恩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