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走近馬槽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2:12)
1849年的聖誕節,對於英國詩人勃朗寧 (Robert Browning) 來說,誠然是人生的轉捩點。那年,勃朗寧和妻子及剛出生的嬰兒,住在彿羅倫斯。那裡有很多教堂,可是勃朗寧對於教堂以及那些參加教會的人,有點反感;尤以腐敗的教會歷史,和神職人員的徇私枉法,教會簡直就是人類偽善矯情、藏污納詬之地,令人嗤之以鼻。
然而,在那個特別的聖誕夜,勃朗寧舉頭看見一圈月暈,那是個輝煌的景象,而宇宙的真理、以及屬靈的奧秘,悄悄地踏進了他靈魂的深處,他終於遇見了從小已聽聞的耶穌基督。
勃朗寧的朋友威克 (Owen Chadwick) 曾這樣說:「他終於得到一個簡單的答案,不管哲學家怎樣高談闊論,不管別人怎樣戰戰兢兢地退縮,至少他覺得必須走近馬槽去下跪朝拜。他的理性仍舊懷疑,他的信心卻催迫他跪下。自此他一生順服基督,並由此鼓舞了他的詩作。」
走近馬槽的經歷,顯然是勃朗寧心靈的路:罪得赦免,生命得贖;這個無比美善的經歷,讓他深信不疑神本身就是美善,常在美善之中,就連腐敗的教會歷史、以及人為的謬誤,絲毫無法玷污神的美善。
這種眼光的改變,讓勃朗寧徹底擺脫了過往對於人性的悲觀,人生態度變得正面積極起來;他仍然看得見被污染的教會和社會,然而因著那馬槽的經歷,他更深認識自己內心的邪惡敗壞,同時也看穿了世人的過犯、虛假、自私,深表理解,心裡亦存留盼望。
那個特別的聖誕節,當歡樂頌歌在空氣中飄然而至的時候,勃朗寧擁有了無人能奪去的信心和盼望。但願這盼望也來激勵我們,讓我們看穿了世人的偽善,內心仍存盼望。
默想:對於勃朗寧這奧秘的經歷,我有什麼回應;我是否也想得太多,卻忽略了起步靠近主耶穌,原來並不是那麼複雜的。
祈禱:耶穌基督啊,我也渴慕走近馬槽,向祢下跪朝拜。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