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1月25日 當我思量奇妙十架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

「當我思量奇妙十架」是我甚為喜愛的詩歌之一,唱了很多年了,然而每次都被感動流淚。

這詩歌的作者名叫華茲(Isaac Watts, 1674-1748),被尊為「英國聖詩之父」,也是18世紀教會聖詩運動領袖之一。他其中一項貢獻,就是將當時英國通行的韻文詩篇(metrical psalms)進行改革,所謂韻文詩篇就是將舊約詩篇譯入既定的格律中,例如本詩的每行八音節,共四行這格式。可是經過了百多年,語言文字變遷不少,韻文詩篇不免顯得單調乏味。

以當代來說,華滋的「新約意譯」可謂大膽突破詩歌原有的框架,難得的是他的創作一方面持守陳述聖經真理的傳統,但同時兼備觸動信徒自由抒發情感的元素,深受當代及後世信徒喜愛。

華滋的本詩是根據《加拉太書》六章14節、於1707年完成。他坦然表示他對這節經文體會極深。而作曲者梅遜(Lowell Mason, 1792-1872),有美國的「音樂教育之父」之稱。本曲據說是改編自格雷果聖歌“Benedictus”(晚禱之迎主曲),本詩只用了五個音──Mi、Fa、Sol、La、Si,就能譜寫出這麼優美的旋律,令人折服。

我們或者對於詩人有些遐想,以為他們都是俊美飄逸。原來華滋其貌不揚:只得5英尺高, 頭大鼻彎、眉尖額窄、弱不噤風、經濟結据;向心儀女性求婚時,都因其外貌而被拒,單身至離世。

然而人看外貌,神卻看内心(撒上16:7) , 神認識華滋那顆單純愛慕神的心,賜他創作詩歌的恩賜,而且保守他一生愛主事主。他離世前曾這樣說:「 我是個罪人;基督是我的救主,我可以放棄一切; 基督那已完成的救贖工作是我一切的盼望,依靠基督,與基督同在真是好得無比啊!」

華滋一生的堅持,就是鼓勵信徒用公整的詩句唱出聖經的內容,二百多年後的今天,這該仍是我們的堅持吧。

默想:

1.當我思量奇妙十架,榮耀之主在上懸掛;平生所珍頓看有損,昔日所誇今覺鄙下。 2.求主禁教我別無所誇,但誇我主基督十架; 前所愛慕虛幻榮華,今因主血甘盡丟下。 祈禱:主啊,讓我被詩歌感動,一生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