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1月3日耶穌禱文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

讓我們看看路加醫生筆下這個稅吏,他自覺滿身罪污,沒有膽量站在法利賽人中間,無奈地遠遠地站著,低著頭,連舉目望天也不敢,一味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短短十多個字,卻突顯了他內心那極度沉重的慚愧。

這就是我們現今熟悉的《耶穌禱文》的由來,十分精簡,但涵蓋了基要的基督信仰。有學者認為三、四世紀的沙漠教父及教母,將《耶穌禱文》廣泛地應用於信徒中間;最後由五世紀的戴奧德克(Diadochus)將之發展而成,一直沿用到今天。

到了十世紀,St. Simeon (949-1022) 將「耶穌禱文」發揚光大。原來當St. Simeon十四歲時,看見了一個異象。他看見天上一道大榮光,把他從身體分開來;他感到異常興奮和喜樂,同時又感到極度卑微,即時喊出稅吏的禱告說:「主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自始以後,每逢St. Simeon誦唸這稅吏的禱告時,心中自然湧出無比的喜樂。於是他開始教導門生,常常誦唸《耶穌禱文》,就是這樣,《耶穌禱文》世代相傳於各地的修道院之中。到了十三世紀,《耶穌禱文》在希臘的Mt. Athos 生根,當地的 St Gregory of Sinai 教導學生《耶穌禱文》的祈禱姿勢,引導信徒將禱告植於自己的心靈中。如今,除了《使徒信經》之外,最能聯繫基督宗教,包括東正教、天主教、聖公會及重視禮儀的基督新教,恐怕就是《耶穌禱文》了!

我們要明白,《耶穌禱文》不是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或使身體放鬆的方法,更不是一種基督徒的瑜珈、或超覺靜坐;它是指向那位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祂是我們的救主,也是我們呼求的唯一對象。祈禱從來都不是方法,它是我們心靈的一條路,讓我們走在其上、通向耶穌,要是將它抽離這個基礎,它便會變得毫無意義了。

默想:我能否體會稅吏心中的感受;我有試過從心底呼喊《耶穌禱文》嗎?那是怎樣的情況?

祈禱:耶穌基督啊,開恩可可憐我這個罪人!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