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木匠耶穌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太13:55)
在《馬可福音》中,耶穌被稱為「那個木匠」,原文tektōn ,一般譯作「木匠」(可6:3)、或工匠;在《馬太福音》中,約瑟也有同樣的稱呼(太13:55),在耶穌年代,兒子繼承父親衣缽,是常見的事。
一般來説,男孩子會在12至15歲正式開始學習木工,通常由父親教授。他們要接受很多年的訓練,要成為工藝精湛的大師傅,那就得十分用功。因此,約瑟必定用了很多時間跟耶穌一起幹活、聊天,和把自己的手藝傳授給他。其間父子倆想必共同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而約瑟看見耶穌漸漸掌握木工的手藝,肯定十分自豪。
知識豐富、技巧純熟的木匠,必須熟悉不同木材的特性,他們大多選用當地出產的木材:柏樹、雪松、無花果樹和橄欖樹等;木匠也要親自到樹林,挑選合適的樹,把樹砍下來,然後把沉甸甸的木頭運回自己的工場。
除了家具,木匠也為當地的農夫製造農具,例如用硬木做的軛、和犁。他們要把犁做得很結實,農夫才能使用犁的鐵尖在砂礫的土上挖溝。
以上所說,有沒有讓你想起耶穌的比喻?有一次耶穌對群眾説:「為甚麼看見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木匠耶穌肯定最清楚細小的刺和粗大梁木的分別,映射世人那寬己卻對人嚴苛的品性。又有一次,耶穌教訓群眾説:「手扶着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9:62) ,正是因為祂做過犁,知道犁結實而重,即使專心使用,亦未必可將田地犁得直,要是向後看的話,就一定壞事了。
還有一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9-30)耶穌以木匠熟悉的一件用具為題材,告訴群眾祂做過「容易的軛」,好保護牲畜,讓牠們不會受傷。耶穌對我們就是這樣無微不至,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負祂的軛而已。
默想:安靜下來,想想耶穌作為木匠這形像,內心有什麼反應;耶穌的工作,與祂的生活關係密切,這又為你帶來什麼啟示。
祈禱:主耶穌,讓我學習祢在世時的工作態度,並幫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經歷祢的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