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為什麼鳥兒唱歌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13:43)
徒弟經常問師傅各種有關神的問題。有一次,師傅回答徒弟說:「神是不可知的。神就是不可知者,我們討論祂的一切言語、答案,其實都扭曲了真理。」徒弟大惑不解:「那你為什麼還經常教導我們有關神的事呢?」師傅反問說:「為什麼鳥兒唱歌呢?」(Anthony de Mello, The Song of the Bird)
當你看到鳥兒在海闊天空中飛翔,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鳥兒的雙翼是怎樣構造的、還是什麼力學原理?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從科學的角度,去觀看鳥兒起翔吧!
當我們聽到鳥兒唱歌時,你絕不會想到鳥兒的聲帶結構,而只會傾聽牠的歌聲;又或當我們傾聽河流的潺潺水聲、或風吹樹葉的沙沙作響、還有雨點灑在地上……這都是清晰可聽,更是我們所愛聽的。
可是在實際生活裡,我們卻成了一個「質問」專家。我們失去了直接欣賞事物的眼光,心中只剩下嘈雜聲、議論聲、分析聲;更甚的我們以這些自以為是的聲響來界定神、論述神、分析神,卻不曉得這對我們在跟隨神方面絲毫沒有裨益。
究竟神在什麼時候淪為被討論的對象吧?是什麼人在研究神呢?翻開聖經,或回到教會歷史傳統中,不難發現,那些人縱然很「熟悉」神、也振振有詞,卻絕對不是神的好朋友。
我們都知道,靈修是我們與神相遇對談的空間,因此靈修的內容必定與我們的設身處境有關,而神也樂意參與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同步、共鳴。身處喧囂急促的現實環境中,要讓神進入我們的心靈實在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感於自己的心境、提高神與我同在的意識,工作再忙再亂,正因心靈安居於神的同在中,向我提示:站住!不要怕!主同在!儼如心中沉著安穩的錨,在逆境中自然地歌唱。
默想:閉上眼睛,聆聽周圍的聲音,感受靜下來所帶給你的感受,默默地呼求神的名字、感受祂的同在。
祈禱:主啊,赦免我常在知識的層面認識祢,幫助我讓祢進入我的心靈和感情世界,全人地認識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