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迦巴魯河
「當三十年四月初五日,以西結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中,天就開了,得見神的異象。」(結1:3)
以西結先知提到迦巴魯河 時(Chebar),所用的希伯來語詞na·har(納哈爾,譯作「河」),含義廣泛,包括了巴比倫的眾多水道在內,這些水道縱橫交錯,分布在幼發拉底河下游和底格里斯河下游之間的肥沃地帶,該位於「迦勒底人之地」,靠近被擄的猶太人所住的提勒亞筆地(結1:1-3;3:15)。按詩篇137篇所記,那裡是猶太人經常聚集的地方,彼此感嘆著聖家破人亡、聖殿被毀、漂流異地的悲痛。
迦巴魯河的重要性,一方面那是以西結先知看見天開了、領受異象的地方:四活物、耶和華的寶座、人子與彩虹等。但同時,那是先知投身在那些傷痛、淚流滿面、被遺棄或遺忘的人之中,共同等待神施恩憐憫與拯救期間。他願意成為被擄之民的守望者(結1:1-3),經歷他們所經歷的:包括忍受巴比倫士兵向他們瞪著眼、以輕篾和嘲笑的口吻強逼他們唱錫安之歌:「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詩137:4) 。
流著淚的先知,就是坐在群眾之中,把他所看見寶座上人子的拯救和榮耀呈現在受苦的人眼前,還有彩虹的盼望,提醒他們立約的神,已經看到了他們的苦況、聽到了他們的哀聲。
我們的生命中,也該有迦巴魯河,那是我們看見天開了的地方,也是我們與哀哭的人同哭的場景。那可以是醫院、破碎的家、十字街頭、或是漆黑的夜晚…… 雅博渡口迅間成了「毗努伊勒」、摔交成了「面對面見了神」(創32:30) 的難忘經歷。
默想:我生命中的迦巴魯河是怎樣的;我可有見過天開了。
祈禱:主啊,我好像沒有勇氣留在迦巴魯河,求主加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