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8月18日光明的燈塔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孫兒的書櫃上放著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on)的故事書,插圖很美,但文字很多,而且故事頗有寓意,恐怕要多待一會他們才會明白。

沒關係,他們早晚會體味生命的內涵,這也是我對他們的期望。

安徒生是家傳戶曉的童話作家,他的童話雖經歲月的衝擊,卻仍為廣大的讀者群、包括成年人和兒童,帶來深深的感動和安慰。原因只有一個:他以自己坎坷的經歷、自由進出每個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靈魂。

其中一個叫「她是一個廢物」的故事,是安徒生為了辛苦撫養他長大的母親所寫的。安徒生年幼失怙,母親為了維持家計,只好為人家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裡,安徒生看著母親的雙手常被冰冷的河水凍得紅腫,全身發抖;母親為了驅逐寒意,又得省錢,唯有以廉價的酒暖和身體。當時富貴人家看見這情形,常在安徒生面前譏誚他母親說:「你看你母親,窮得連飯都沒得吃,還要喝酒,真不要臉」。

這些話深深刺痛了安徒生,但他沒有變成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反而他更真切體會到社會的無情,讓他更熱愛人類,更同情被社會忽略的人。

安徒生整個寫作生涯,都是在有血有肉的人群裡渡過的;他很在意地聽市井之徒說話 -- 賣香料麵包的老闆、釣鰻魚的老人家、修補皮鞋的、做粗工的…… 他就在那裡聽、投入地聽,有時甚至笑了出來,或感動得歎息流涕。

然後他使用一流的創作技巧,將這些實地的素材、以親切的態度呈現在讀者眼前。最令人驚訝的,是那些無生命的「廢物」、「東西」,在他手中,竟都活起來、笑起來、發起牢騷來。

於是,安徒生的童話,帶著柔和的親切色彩,從他筆下展翅飛騰;輕盈的、悄然的、飛向世界每個角落,滲著他心中美好的夢,和對生命的尊重。這就是安徒生的心靈,也是能夠與小孩子心靈相通的原因。是的,他聽到了孩子心中的願望,他願意幫助孩子圓夢,與他們分享快樂,也藉著孩子的力量來保護人類純真的夢想,這就是他心中光明的燈塔。

默想:我看見的光明是怎樣的;耶穌的光,如何引導我看見光明;我心中也有光明的燈塔沒有。

祈禱:主耶穌,祢是世上的光,幫助我常行在祢的光中。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