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7月29日 勸慰子巴拿巴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11:24)」

我的大兒子中學畢業時,獲「巴拿巴」獎,表揚他在校熱心服務以及關懷同學。校長勉勵兒子離開校園後,要繼續學效《使徒行傳》中巴拿巴的胸襟與奉獻精神。

巴拿巴是 利未人,使徒稱他為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徒11:24);還有,他是個財主,卻巴把田地賣了,把銀錢放在使徒腳前(4:36-37)。他出身如此顯赫,卻特別關懷貧窮人,實在令人感動。

巴拿巴是也個和平使者。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時,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信不過他真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排除萬難,領他去見使徒,並把他在路上怎樣遇見主、和怎麼奉耶穌的名在大馬士革放膽傳道,都向使徒述說出來,最終獲得使徒的接納 (9:26-28)。後來,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就是從保羅與巴拿巴於安提阿開始 (11:25-26)。

就是這樣,保羅和巴拿巴成了最佳伙伴。在安提阿教會裡,聖靈差派保羅和巴拿巴,展開了宣教工作。漸漸地保羅的名聲蓋過了巴拿巴,可是巴拿巴一點嫉妒的心都沒有,而且更積極投入向外邦人宣講救恩,足見他胸襟廣闊,處處以事奉主為優先 (13:2-4)。

巴拿巴之被稱為「勸慰子」,是因著他面對紛爭的態度。原來保羅和巴拿巴曾因著馬可,產生了了分歧:『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使15:36-39)。然而,巴拿巴堅持為馬可爭取第二次宣教的機會,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而保羅則揀選了西拉,到敘利亞等地堅固眾教會。理念可以不同,卻無損巴拿巴事奉主的心志。

默想:巴拿巴的生平,有什麼值得我學效的。

祈禱:主啊,讓我渴慕巴拿奉獻金錢和生命的心志,一生事主,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