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聆聽的耳朵
「 你們因耶和華言語戰兢的人,都當聽他的話。」(賽66:5)
有位長輩跟我說:「有人向你訴說他的問題,千萬不要那麼快便說:『我明白,我明白』,因為實際上你一點也不明白。」當然,我們以「我明白」回應,是有意使他放鬆緊張的神經,然而試想他為此問題所困多時,說不定他對你「我明白」存有疑問。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經驗也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人的問題是完全相同,也沒有另個人會完全體會我行過的路是嗎?
訴說的人究竟期望什麼?我相信就是一雙聆聽的耳朵;耐心地聽,偶而問一兩句,表示我們正在關注他的問題,也願意瞭解他的心情。他未必需要陳腔濫調、華而不實的解答案。
聆聽是項要求極高的活動。「聆聽」和「聽聞」不同:聽聞 (hearing) 比較被動,是單向的接受,而聆聽 (listening) 則是有意識的保持警覺,專注於訴說者的言詞和心靈活動。因此,聆聽需要克制自我,把注意力從自我身上轉移到他人身上,以便進入他的內心。
聆聽是發現,是一個發現當事人、或讓當事人發現自己的過程。我們要留意他所使用的說話,不一定是有聲的話,可能是一個顧盼、一個手勢、一脈眼神、甚至少許的靜默等。如果我們只留意講出來的說話,我們極其量只能獲得一些片面的零星資料,甚或根本未能觸及到對方的真正問題。所以聆聽過包括聲調或助語詞、面部的表情、說話的快慢、以及在訴說途中的停頓和默靜。基本來說,聆聽就是關注、就是愛。
全神灌注地去靜聽,是進入他內心的唯一途徑。我們要操練的,就是以頭腦和心靈去聆聽別人的思想和內心。我想起主耶穌來到人中間,也是這樣全情的聆聽和關懷,而人就在與祂眼目交投的那一刻,得著祂觸摸和醫治。
默想:我是個怎樣的聆聽者;我喜歡聽還是講;我可以怎樣操練聆聽的耳朵。
祈禱:主啊,賜我聆聽的心,與身旁的人同行。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