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憐恤。」(太5:7)
「凡在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壹3:17)
登山寶訓的八福 (太5:1-12),可說是福音的總綱:以貧窮為基礎、以憐恤為中心。
什麼是憐恤呢?它的原文是 eleeo,是個動詞,可譯作「憐憫」、「可憐」。在新約中,這個詞常用在對貧窮、疾病、鰥寡等人身上,不僅表達關心,更包含積極的行動,而主耶穌在世的行動,相信就是「憐恤」的最佳詮釋:與被歧視的撒瑪利亞人、稅吏做朋友、伸手觸摸麻瘋病人、治好聾啞和長年病患者等,耶穌所行的,當然是祂能力的彰顯,但更重要的,是顯出祂的恩典和慈愛。
耶穌還對婦女尤其憐恤,記得祂如何刻意讓那位患了12年血漏的婦人觸摸祂的衣棠嗎?當然還有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與幾位馬利亞的婦人的交情,就是當祂復活的時候,祂都是首先向婦女顯現,差派她們去通知門徒。這樣看來,耶穌的憐恤是相當積極、甚至帶著顛覆性,為的是讓被社會貶斥或隔絕的群體,恢復他們該有的尊嚴。
此外,耶穌又特別憐憫小孩子,曾清楚宣告:「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可10:14),就是當祂受難之前,仍願意接待小孩子說:「神的國正是這樣的人。」耶穌要強調的,就是孩子的本性,他們是全然相信的、對父母順從和倚靠、亦沒有含怒或報復的意念。因此,耶穌愛抱小孩子、賜福給他們。
耶穌體現最大的憐憫,相信就是對那些出賣祂、捉拿祂、侮辱祂、釘死祂的人,就是在斷氣之前,仍向旁邊的強盜說:「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43)。
在舊約中,與「憐恤」這個字相對的就是希伯來字 hesed,這個字突出神與人之間本著立約、雙方都要負上的責任;神與以色列人立約是出祂的慈愛,就算以色列人三番四次背約,神仍然本著祂的憐憫,拯救他們,給他們改過的機會。
默想:今天,福音教曉我們神的憐恤,那麼我們又該如何以神的憐恤對待我們身邊的人?
祈禱:憐恤人的主啊,求祢感動我願意成為憐恤人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