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7月8日 不可灰心

「…… 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11:8)

這節經文之前是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經文。耶穌首先以身教來開啟門徒的心,以言教點出禱告的正確途徑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主禱文」),最後清楚說明禱告的態度:恆切忍耐、不可灰心。

在這個朋友半夜造訪的比喻中,共有三個人:過路借宿的朋友、要接待朋友的朋友、和把餅借給人的朋友。整個故事充滿戲劇性,三個人的處境各不相同、關注也各異。

首先讓我們來看這位借宿的朋友,他為何在半夜來擾人清夢、帶給朋友那麼多麻煩?原來巴勒斯坦日間天氣炎熱,出門的人多在黃昏才出發。而這位被打擾的朋友,該是虔誠的猶太人,在律法上接待客人是神聖的奉獻,所以他不辭勞苦去找附近的一位朋友幫忙。

這位朋友在睡夢中被吵醒,明顯很不高興 (11:7),只要我們明白當時巴勒斯坦的房舍,便會很同情他,因為他們大都是全家人睡在一起,房子內又沒有間隔,因此一個人起來時便會弄醒全家老幼,後果真是難以收拾。然而,他的朋友執意非拿到食物不可,一直敲門,情詞迫切,最後感動了他,不得不起來為他開門,給與他所需要的。

我在想:那位要接待客人的朋友只說了一句話:「借我三個餅,因我有朋友來,我沒有什麼能為他擺上。」他似乎沒有嘮嘮叨叨地擺出一大堆理由,只說了這幾句話就夠了。這讓我想到我的禱告,很多時候我們講話太冗雜,模糊了祈禱的目標,所以禱告要簡單明確,還要永不灰心,堅持到底,以信心的眼睛看見神己垂聽我的祈求。

默想:想想自己的禱告,你是怎樣禱告的?是長篇大論、自顧自說;持之有恆、三分鐘熱度;公式化、還是「情詞迫切」?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親自教導我們祈禱,求主加添耐性及信心。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