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 獨處與安靜的操練
「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箴5:2)
「沒有安靜便沒有獨處。雖然安靜有時包含無言,但它也時常包含聆聽的舉動。僅僅禁戒不言,而無聆聽上帝的心,則不是安靜。」 傅士德(Richard Foster)
古往今來的靈修學者,常把獨處與安靜連在一起。事實上這操練可追溯至耶穌自己,祂為了預備自己的服侍,在耶路撒冷以外的曠野度過了四十天,接著退往小山、僻靜之處、高山、甚至客西馬尼園。那都是耶穌結合獨處和安靜的地方,也為三百年後的沙漠教父們立下了榜樣。
這些不受歡迎的地方,卻成了耶穌的聖殿:在關鍵時刻、例如在揀選十二個門徒之前、登山變像之前、預備受難之前等,耶穌總是在那裡。因此傅士德這樣提醒我們:「尋求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乃是耶穌恆常的習慣。所以我們也當如此行。」
如此獨處與安靜的操練,究竟會為我們的生命成就些什麼呢?在我接觸的信徒中,發現他們大都缺乏安靜,也當然沒有獨處的時間,像香港這個急促嘈吵的城市固然是這樣,連比較安靜的溫哥華亦然;他們習慣了被各式各樣的雜音包圍,對著電腦或電視進食、調高汽車的音響開車、在市集甚至教堂內高聲交談、或索性載上耳機生活和入睡。
現代人漸漸迷失在以噪音解決內心的憂鬱、或寂寞那惡性循環之中,弔詭的是,聲浪愈大,孤寂愈深;那份與自己、別人和上帝的疏離感,成了生命的歌。
耶穌是怎樣勝過撒但的試探、宗教領袖的排斥、以及門徒的不濟的,祂好像什麼都沒有做,只是退到寂靜之中,單獨跟阿爸父說話。
默想:細心讀幾遍:「尋求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乃是耶穌恆常的習慣。所以我們也當如此行。」你的心靈有什麼反應?有什麼想跟耶穌說的沒有。
祈禱:主啊,赦免我以世間的聲浪代替了祢的聲音,赦免我習慢了在人的身上找認同,幫助我認定在獨處與安靜中得著能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