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5月22日 死蔭的幽谷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爲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23:4)

「縱使走過陰森山谷,我也不怕災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用杖領我,用棍護我。」(詩23:4,現代中文新譯本)

死蔭的幽谷,相信是每個信徒的共同經歷。最初信主時,昂首闊步,好像沿途光明滿載,主的恩典多而又多;漸漸地,路徑似乎狹窄起來,彎彎曲曲、迂回曲折,甚或是險路、叫人為難的路;未幾,路沒有了,彷彿走在谷或幽谷之中,失去了方向、得不著供應、叫人進退維谷。

這裡說的「死蔭幽谷」是比喻人生的艱難,不過事實上,在以色列真的有一個地方叫做「死蔭的幽谷」:那是一個山口,相對於以色列乾燥炎熱的天氣,比較涼快,但非常狹隘,懸崖高聳,峭壁入雲;牧人要帶領羊群從一個草場到另一個草場,必須經過這山口。在懸崖峭壁的兩邊,有許多亂石、岩洞和裂縫,常常躲藏著掠食的野獸,隨時準備襲擊經過的羊群。羊是非常膽怯、容易驚慌、又沒有防衛能力的動物,會常常在這裏受到傷害,甚至喪失生命,怪不得牧羊人要全副裝備來保護他的羊群。

聖經常用羊和牧羊人的關係來比喻人和神的關係,而詩篇第廿三篇栩栩如生地描繪出這種親密的關係:「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爲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死蔭」的原文是由「陰暗」(tsale) 和「死」(maveth) 所組成的,也可譯作「極深的陰影和黑暗」;「幽谷」(gay) 的原文並沒有「幽」,所以「死蔭的幽谷」就是「死蔭的谷」,也是上述那些危險的地形。

對我們來說,我們都喜歡「青草地」,而抗拒「死蔭的幽谷」是嗎?可是,只要有神的同在和保護,「青草地」和「死蔭的幽谷」會否都成為神的「義路」(23:3),讓那些處身於患難中的人經歷神的「杖」和「竿」的護衛?讓我們留意,詩人—提到「死蔭的幽谷」(23:4),便以「你」取代了先前的「他」,因為大難當前,我們的牧人不再走在我們前面引路,而是在我們身旁貼身保護和安慰我們。何況祂還帶備杖(帶在腰間的短棒作防禦)和竿(幫助走路用的,也可趕羊和制服猛獸)這些武器與裝備,可見我們在祂眼中的寶貴。。

詩篇第廿三篇是聖經中最爲人所知、最受人喜愛、被引用最多的經文,好多時候會在葬禮和爲臨終的人禱告時使用;但是,這首詩卻其實是爲活著的人而寫的,為的是要安慰我們、鼓勵我們、醫治我們的創傷、賜給我們盼望和力量,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默想:你認為什麼是「死蔭的幽谷」,你曾經歷過嗎?那時主耶穌在那裡、在前面、還是在你身旁?

祈禱:親愛的大牧者,祢知道我的膽小和愚蠢,求祢幫助我願意緊緊地跟著祢,接受祢隨時的保護。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