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5月11日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愛慕公義如饑如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聖經新譯本)

凡在神裡面經歷過心靈貧窮、為罪哀慟、又存著一顆溫柔順服的心、接受神的光、神的靈光照和引導的人,自然會進一步產生「饑渴慕義」的心來。

從心靈貧窮到饑渴慕義,可謂信徒成長的一大步;心靈貧窮可算是消極方面的體驗,而饑渴慕義則是積極方面的:神的榮美、尊貴和智慧,成為信徒唯一追求的目標。

當我們說到「饑渴慕義」時,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或者會不期然想到「義」、或「義人」,一個「饑渴慕義」的人,究竟是怎樣的呢?

聖經裡有不同的地方提到「義人」或「完全人」,如:「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喜愛耶和華律法)的道路;惡人的路卻必滅亡」(詩1:6);「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26:1)。完全人就是義人,義人的希臘文 (dikaiosyne) 是「沒有罪,心思、言語、行為完美毫無瑕疵」的意思,就像彼拉多稱耶穌為義人一樣。

我們要留意作「完全人」,並不是完美主義者。作為墮落了的人類,我們都知道自己是罪人,因此我們渴慕被神重新稱為「義」,否則我們只有滅亡這結局,而聖經亦清楚說明「惟義人因信得生」(羅2:4b),並且強調「義」是神賜給人的禮物,神既差遣祂的獨生子擔當我們的罪,我們就被算為義了。於是,像馬丁路德所說:天門打開了,我們重生了!「饑渴慕義」的人,知道在神裡面必得飽足,這便是福,不然,單靠自己去追求自我滿足,便變成完美主義了。

具體來說,耶穌基督自己,就是「義」的楷模:完全仁愛、聖潔、公義的品德,以及祂的生活、工作和為人,就是我們追求「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思想主耶穌,透過查考和默想四福音中主耶穌的生平事蹟和言行,藉此加深認識主的愛和主的義,加強祂同在的意識。

在禱告方面,學習如饑如渴地思念主和切慕主,就像大衛那樣禱告:「神啊,我要切切的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63:1);讓主不斷住在我裡面,也讓我所渴慕的一切義,都包含在祂裡面。

默想:安靜下來,我最渴想的是什麼,我如今所渴想的會帶給我福氣和飽足嗎?

祈禱:主啊,賜我如饑如渴地愛慕祢的義,以祢成為我唯一的飽足。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