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 百夫長的信心

「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7:7)
路加筆下百夫長的故事,與馬太所記敘的(太8:5-10) 相比,較為詳盡:路加清楚交待這位羅馬百夫長之所以來求耶穌幫助,是因為他「聽見了耶穌的事」,他所寶貴的僕人,快要病死了,於是拜託猶太的長老去請求耶穌治好他的僕人;路加也記述了猶太長老接受所託,是因為這位百夫長愛猶太人,且替猶太人建造會堂 (7:5)。總之,這位百夫長雖然沒有親身遇見過耶穌,卻已相信耶就是他所要找的人。
讓我們好好默想這位百夫長的為人,他身為官長,卻愛護猶太人,更愛他的僕人,愛到竟然放下統治者身段的地步,出面去請被統治的猶太人幫忙。在一個羅馬統治下的地方,竟有一位用「愛」去對待被統治者,在當時的世界來說實在罕見。他既愛猶太人,因而尊重猶太人的信仰,不管他的動機是為了政治上的利益、或是以懷柔籠絡猶太人,他確是一名親民的長官。
再想下去,百夫長明明已託人去請耶穌幫忙了,卻又再託人去向耶穌說「不必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7:6);作為一個長官,所有人都認為他配得,連猶太長老向耶穌轉達百夫長的請求時,也描寫他「是他所配得的」(7:4,7),他本人卻覺得不配。
我在這裡停留了一會,是什麼令這位百夫長覺得不配呢?一方面,可能是他好能顧及人家的處境,他明白猶太人的宗教和文化,猶太人自稱是神聖的選民,不太接納外邦人,甚至認為外邦人是不潔的族類;此外他們也禁止進外邦人的家,以免使自己變成不潔的人,所以若要耶穌去他家醫治僕人之病,將會令耶穌不潔,明顯地他不想強人之所難。
此外,我相信百夫長風聞耶穌治病趕鬼的事蹟,認定耶穌醫治的權柄就在祂口所出的話,因此他確信「只要你說一句話」(7:7),就是一句話,「我的的僕人就必好了」。讓我們留意這裡的「僕人」,與先前的不同,先前的意思是「奴僕」(2.3.8.10),而這裡是「孩子」的意思,是個很親切的稱呼。當然以羅馬百夫長的身份,在耶穌和眾人面前竟如此謙卑,且充滿信心,實在讓人感到十分感動。
難怪耶穌聽見,「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見過。』」(7:9),而百夫長僕人得癒愈,就同時成就了。
默想:「只要你說一句話」,我曾對主說過這話沒有,那是什麼環境,我對主的信心因而增加了沒有。
祈禱:主啊,讓我記住祢的話時刻帶著權柄和能力,賜我信心,祢必垂聽我們的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