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月6日 我拒絕


「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 – 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 – 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 5:15)

Karl Barth (巴特,瑞士藉神學家) 認為一個能夠自主自己的生活、和為生活設置界限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個人;而Barbara Brown Taylor (當代美國神學家、牧師、作家) 也非常重視規限自己活動的操練,她認為懂得說「我拒絕」,就是安息的第一步 (An altar in the world)。

對於猶太人來說,安息日的禮儀是由星期五黃昏、天邊露出三顆星星那一刻開始。他們會燃點兩支蠟燭,第一支重申我們是在上帝的形象裡被創造的;上帝重視安息日,稱之為聖日,因此我們也要學效祂,在祂裡面安息。上帝吩咐我們要辛勞工作六天,但到第七天,祂清楚呼召我們歸回我們只不過是一個人的本位,意思就是放下我們的功能性,向那再有用一點、再多做一點的心態說「我拒絕」。

第二支蠟燭將我們的眼光轉回那為奴的日子,提醍我們已經脫去奴僕的挾制,得著釋放和自由。對於現代的信徒而言,我們為奴的意思,相信不是肉身方面,而是現代社會和文化的約制和侵蝕,被囚禁於高效率、高生產、高回報那永無休止的循環中而不自知。昔日的以色列人尚且意識到在外邦土地被奴役,不斷向耶和華呼求拯救,耶和華便差遣摩西拯救他們脫離水深火熱的險境;可惜,今天的我們,卻懵然不知自己為奴的現況,無法自主自己的起居,不曉得為自己生活設置界限、只懂說「是,再做多一點,再多賺一些…」,卻說不出「我拒絕」,這不是奴僕的身份又是什麼?

申命記不是清楚闡釋耶和華神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已經把我們從為奴之地領出來了嗎?我們究竟什麼時候再自甘為奴、喪失了上帝的形象、重返那被剝奪自由的日子?

Barbara Brown Taylor 這樣操練安息,說:「在這一天,我調整我的生活態度,對工作、應酬、互聯網、電視等,全都說『我拒絕』」。

默想:默想巴特的說話:一個能夠自主自己的生活、和為生活設置界限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個人。你同意嗎?

祈禱:將我從為奴之地領出來的主啊,幫助我更深經歷在祢裡面的自由和釋放。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