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 耶和華以勒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都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創22:14)
我的抽屜裡,放著一個白信封,上面寫著「耶和華以勒」,該是老人家的字跡。事實上,我到今天仍不知道是誰給我們這信封,但當日接過這信封的情景卻仍歷壓在目。那是1990年10月,我們收到一個電話,著我們到某地址,有人會交給我們一個白信封,接過後不可拆開,速開車離去,也不用查問來自誰人,只要歸榮耀給神便是了,因為祂是耶和華以勒。信封裡是鈔票,足夠我們付下個月的租金。
是誰知道我們剛到溫哥華進修、經濟拮据?是誰看見我們的需要而加以援手?是誰經歷過「耶和華以勒」而願意與人分享?無論如何,對我們來說,這信封載著的不僅是金錢,而是神永不落空的應許,二十多年來仍牢牢在我心中。
「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有預備的意思,而「預備」的希伯來文是「看見」,就是「耶和華清楚地看見了我們的需要」,就為我們預備,滿足我們的需要。
神看見天上的飛鳥,不會耕種,卻需要食物,便為牠預備食物。祂看見野地的百合花,不會紡紗,卻需要裝飾,就為它預備漂亮的裝扮,連所羅門最榮華的時候,也沒有它的美麗。
此外,「預備」的希伯來文,也包含「關心、憐恤、注重」之意。神的預備,並不是祂虧欠我們,而是出於祂的憐恤和關懷;神每一次的預備,都是因為祂看重我們。
亞伯拉罕,家財萬貫,唯獨缺少一個兒子承歡膝下;耶和華關心亞伯拉罕,憐恤他和撒拉,同時也流露祂對世人需要救恩的關注。於是以撒誕生了,那是耶和華的應許,將來君王 (彌賽亞) 及屬靈的國度都要由此而出。
亞伯拉罕完全相信耶和華的話,他的信心也帶來了行為,就是獻上以撒,因為他滿心知道耶和華必有預備。事實上,當亞伯拉罕對僕人說:「我與童子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的時候,他的意思是:「敬拜上帝之後,要把童子以撒帶回來,大夥兒才一起回家去」。亞伯拉罕在如此生死關頭,對耶和華的話,仍堅信不移,實在令人折服。
耶和華以勒,一直是神的屬性;祂在幾千年前是這樣,到今天也是這樣。我看著那白信封,只能滿懷感激地說:我真的經歷過了。
默想:耶和華在山上必預備,對你來說,是什麼意思?是一個祝福、一種應許、一份產業、一件禮物、一項原則?
祈禱:厚賜恩典的主啊,感謝祢在我還未知道的時候,已經看見我、關心我,為我讓我「預備」了一切所需。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