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張開眼睛

「眼睛就是身體的燈。如果你的眼睛健全,全身就都明亮。」(太6:22 聖經新譯本)
我們看,卻什麼都沒有看到;我們聽,卻什麼都沒聽進去。
其實尼釆一早已這麼說:「末人將變得只會貶眼。」尼釆口中的「末人」,就是那些生活於安逸與自滿中,絲毫不懂得從痛苦和孤獨之中提升自我的人。尼釆以此來比喻現代人精神層次沉淪的現象。
你可能會問,我們這現代人不是不停地看和聽嗎?可是,我們的眼睛並不是要維持真正看事物的狀態,而我們的耳朵也不是維持真正聽得見的狀態;否則我們就不會忽略一般人都忽略的東西了。
或者我們先要重新訓練我們的眼睛,因為生來有眼睛的不一定就能夠看見,要真正看事物其實不僅是頭腦理性的能力,更是一種精密的藝術。
嘗試這個練習:走一段小路,可以是房子與房子之間、車站與車站之間,開始去看、去觀察:房子的外牆剝落、路旁的街頭露宿者在自言自語;月台上一名大約是五、六歲的女孩,獨自在等車、樓梯那邊有人在喧鬧……
時間許可的話,可以到郊野去,小徑旁矗立著一株松樹,只有樹幹和粗糙的樹皮,粗大的樹枝之間竟長著枯乾的幼枝,一直向上蜿蜒到樹頂的位置;樹根深深紮入沙地裡,靜靜地吸著水份,向上向外擠到幼枝及松針去。不久,花會開,嫩枝會探出頭來;綠色的毬果,後來會變成褐色、變得堅硬,是後掉到地上。明年這個時候,新的嫩枝、針葉、毬果又會重來,周而復始。直至一天,松樹老了,長得慢了,然後死了。這個位置,有一天會變得空空的,而松樹已變成地土的一部份。或者你可以伸出手來,摸摸樹幹,細心觀察它,慢慢看,將它的模樣刻劃在腦袋裡。
闔上眼睛,我雙眼所看見的,是野外的一棵松樹,它與這片野地的其他樹是彼此緊密相連的;而我站在其中,和它們也是緊密相連的。
張開眼睛,用全隻眼睛來看,看進樹裡去、看進自己內心的圖像去,讓它向我傳達我這個人當下的境況。
這是條孤寂的路,未必是多人選上的路,至少它一定不會是尼釆筆下那些「不懂從痛苦和孤獨之中提升自我的人」的選擇吧。
默想:我每天最關注要看見的是什麼;我是怎樣看、怎樣處理所看見的。
祈禱:主啊,感謝祢賜我雙眼,教導我善用它,看得見祢要我所看見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