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 懷抱天地

「耶和華 –- 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詩8:1)
面對浩瀚穹蒼,我們共同的感覺會是什麼?是宇宙的偉大、奧秘?人類如微塵般渺小?剎那間,原只屬於哲學討論、比如無盡與有涯、永恆與短暫等的課題,往往不自覺地化成一口從我們心底湧現出來長長的歎息:「人算什麼!」
曾經讀過這些文字,一位從英國移居至加拿大東岸的新移民,在 Prince Edward Island的High Bank砂岩懸崖上,刻了一些字;一個世紀後,他的後人專程前往那地方,赫然發現那些字仍在,盡管經歷光陰和風霜的洗禮,部份的字仍清晰可見,其中兩個字是「永恆」!
幾年前,我在瑞士一個景點也有類似的經歷,那是海跋 7,000尺的 Mount Pilatus,山上空氣稀薄,寒風凛烈,當途人拾級而上、呼吸變得急促、腳步也不得不調慢之際,忽然在石級盡頭隱蔽之處,竟豎立了一塊小石匾,上面刻著以德文寫成的《詩篇》66:5:「你們來看神所行的。祂向世人所作之事,是可畏的。」
一定是個有心人,那一刻蓄擁著深邃浩瀚,大抵找不著其他文字了,便索性把幾千年前的《詩篇》,刻在石上,其中的「可畏」,深深打動了我!
有人說世俗的都市人,愈來愈漠視大自然與自身的關係,更遑論觸及「永恆」或「可畏」這境界,惟一所關注的,就是我能從自然世界攫取或囤積到什麼,有什麼可討利的沒有;大地不再是我享受和與它共存的美地,而是任由我肆意踐踏的土地。就是這樣,無聲無色地,我們失去了欣賞天地的眼光,我們埋沒了珍愛它的心腸。
我想起五、六世紀的 Celtics 信徒 (有譯作凱爾特),他們歡欣地以大自然作為與神相遇的殿宇,看見神就在每一種大自然的狀態之中,因此他們熱切地擁抱大自然、愛護大自然,並且慶賀著神透過大自然與人類、所有生物、和生態之間的親密關係。
默想:「你決不會適當地享受這世界,直至大海在你血脈裡翻滾,直至你被披上宇宙,以星宿為冠冕……直至你在神裡面歌唱和喜樂……否則你永遠不會享受到世界。」(Thomas Traherne, 1637 – 1674,英國詩人、牧師、神學家、作家)
祈禱:創造天地的主,祢是偉大可畏的,詩人讚歎「你將的的榮耀彰顯於天」,讓我的心靈被感動,讓我懷抱祢所創造的天地。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