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月14日 言語和安靜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9)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現今活在一個多言多語、多聲浪、多資訊、多影像的社會裡,我們習慣了任由外在的聲浪來遮掩我們心靈的聲音。不管你願意與否,我們持續地參與製造聲音,我們不斷說話,也強逼別人聽我們說話。久而久之,我們害怕沒有聲音的生活,這些安靜或冷場,往往帶來不安。

言語泛濫,卻不見得人際關修改善了,或誤解減少了;相反,串串冗語之中,聽不到任何重點,更遑論從內心流露出來的關懷和熱衷。

怎會這樣的?我們有留意過這現象嗎?我們自己是否也落在這境況中而不自知?

原來真正有內容的說話,都由靜默而生。無意義的言語,是聲浪,傳遞不了任何訊息;正確和有內容的言語,來自安靜的心靈;既經過深思熟慮,也說得合宜,固然能打動人心。。

要知道安靜並不是靜止,而是不停向內觀察,捕捉心靈的起伏,留意背後的實情。

首先,要決心少言,停止舌頭的活動,讓心靈開放,對內在培養敏感度。可從日常談話中剔除粗俗、蜚短流長、以及為了引起笑聲的無謂言談,你會發現多出很多時間,來聆聽自己和別人生活中的事情。

此外,可以騰出週末,暫時離開人群,到郊外獨處;也可留在室內,安靜半天;吃飯時禁語,注目大自然,欣賞它們的美,接觸自己的內心。

聖本篤的操練中,非常著重緘默,有一章名叫 “On Being Taciturn”,就是教導我們「壓抑說話的衝動」,以讚美的詩篇開始:「我要謹遵我的道路,免得我以口舌犯罪」,調教我們注目主耶穌的心神,假以時日,言語和安靜的節奏,將會賦予我們更多自由。

默想:讓我想想自己的說話的量和內容,這些說話是不得不說的、還是為了引人注意的;我身邊的人會喜歡我這樣說話嗎?

祈禱:主啊,求祢提醒我何時說話、何時緘默,並讓我口所出的話成為別人的幫助。阿們。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