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 被擄者的敬拜

「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賽40:1)
有人說:耶穌從來沒有畫過畫,但古今中外聞名的畫家都畫祂;耶穌沒有寫過書,卻一直是無數作家筆鋒的焦點;耶穌沒有作過曲,卻是不少作曲家典詞的泉源;不管是畫、是書、是音樂,只得一個信息:安慰世人坎坷、疲乏、孤單、被擄的心靈。
被擄的心靈,是詩篇137的作者在巴比倫河畔一邊哭一邊寫成的作品;被擄的心靈,是以賽亞先知因希西家向巴比倫王子炫耀財富,以及漠視耶和華的醫治,內心感到極其傷痛時 (賽39),以被擄者的心境,以「安慰」和「悔改」信息為主題而寫成的40- 66章,其中包括精彩的「僕人之歌」,為新約引用預表耶穌基督的受難 (52-53)。
還有米利暗被耶和華的大能俘擄,在紅海的彼岸帶領被贖百姓唱出《米利暗之歌》 (出15:21);保羅和西拉被囚於腓立比監牢時,「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徒16:25),地大震動,人心也被震動了。
今天,我們那被擄的意識消失了,相反,心靈感到自滿、甚或自大;每逢看耶穌的畫、讀祂的書、唱祂的歌,往往從學問和技巧出發,彷彿耶穌成了研究的對象,卻忽略了我們內心的感動。
「我心靈得安寧」("It is well with my soul") 是我很喜歡的其中一首聖詩,它的作者是一位名叫 Horatio Spafford 的律師。1873年他的妻子和四個女兒在從芝加哥前往英國時,遇上海難,四個女兒罹難,只得妻子一人生還。當Horatio收到消息後,感覺神的手重重地壓在身上,他的心碎了,神既遙遠、又陌生。幾天後,Horatio到遇事現場憑吊女兒,他獨自站在甲板上,那是幾天前他寶貝的女兒曾走過的路,傷心欲絕。就在他走回甲板那一刻,他忽然感到神正在安慰他,告訴他孩子們已經在祂裏面,將來他們要在天上重聚。就是這種從天上而來的安慰和應許,俘擄了他的破碎的心靈,他即時把內心的平安化成了這首詩歌。
我經常有機會帶領敬拜,愈來愈發現假如我從沒有試過被神的慈愛俘擄過的話,我所帶領的詩歌,極其量只是些編曲或領唱的技巧,空洞無物,遑論感動人心這回事。
主啊,就讓我成為被擄者吧!
默想:我平常是以怎樣的態度來唱詩歌或敬拜神的,在這方面我可以如何進深?
祈禱:主啊,求祢奪去我的心,讓我成為祢愛的俘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