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 信仰的方向
約翰福音14:6
信仰若停留於理論,可能忽略了生活、心靈以致生命等元素。信仰若停留於原則,可能令我們不斷追求精準正確的答案。但信仰其實是神與人的關係。但成長是獨特的,所以,上帝並沒有將信仰分類為一套一套的理論,而是為我們指引信仰的方向,希望我們體驗神的救贖及美好的恩典。。
有好一段日子,我都在尋找答案上打滾。其中一個我思想的題目就是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另一個我思考的題目,就是屬靈與屬世究竟如何解釋。我會看屬靈是好的,屬世是不好的。但我又分不清什麼是屬世,於是麻煩就來了。例如,看電影是屬世嗎?七十年代,我還聽過一些主內的長輩說他們不置業,原因是置業買賣房產是屬世的。
後來,我明白所謂屬靈,不能從二元論的角度去了解。新約聖經寫成的年代和處境,是二元的。但耶穌或使徒們不是二元論者。他們活著在世要不被世俗的試探牽引和影響他們的生活。他們欣賞天父的創造,他們追求美好的事物和人際關係,但又不會沉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等候和尋求神的心意時,他們明白信仰不是彊化的,而是聖靈引導的方向。
事實上,信仰要求全人的參予,意思就是我們這還在世上的肉身、我們的心思意念和我們的靈都投入去生活、去活在主面前,朝著祂引領的方向走時,必定會遇見祂。我稱這全人的參予為靈程、旅程和心程。
現代人工作繁忙,很少接觸心靈。有些說法是我們過份重視工作 (doing) 忽略心靈 (being) 。這說法有其道理,也值得我們留意。但其實每個人在工作時,他們的心思意念也是活躍的,不是完全分割的。不過,我們若只是不斷工作,不去思考、不去感受,久而久之,我們會變得像機械一般。有些人會努力思考,拼命要找到所有事物的答案,但不去接觸內心,結果是忽略了內心世界所提供給他們的信息,也徹底忽略了信仰其實是神指引的方向。
成長既是與神同行,我未必需要找到所有的答案,我郤必需清晰的知道前路的方向並祂在帶領。如果我迷失了,走錯路了,都可以重新開始。
默想:在操練中嘗試多些聆聽和觸摸內在生命,將情緒,特別是罪與罪疚所帶來的情緒,交付給主,信主無論如何都接納我。緊記:在恩典中長大其中一個操練就是學習更實在或充份的體會恩典。
禱告:安靜,聆聽主說:我赦免你,我愛你,來跟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