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 坦誠
馬太福音6:1-18
「不要假裝!」 (Don’t pretend) ,這是三十多年前大學團契導師在回應我們的詢問時的一個精彩的回應。當時的場合是如何靈修的團契聚會。在回答問題的環節中,團員提問靈修怎樣才能「做得好」時導師的回應。
靈命成長若有什麼秘訣,我會說是坦誠,而坦誠是不能製造出來的,只能發自內心。馬太福音這段經文好像在說明一種真人真性情的禱告。經文以真和假來作對比、主前後三次的用三個情況來說明,是要強調不要假只要真?那樣,我們的禱告靈修會作假嗎?
甚麼是假呢?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其實有演出或扮演之意。我認為單單強調技巧,能力,果效,或刻苦都可能流於表面,是外在或不切身的,有些更是自我中心的,沒有真誠的接觸自己最真實的心靈,並且,會使我們不自覺的墮入虛假中。那樣,我們怎樣禱告才是真正的坦誠? 要真,就要坦誠的進入內屋,在心靈深處,我們禱告:「主啊,幫助我不要假裝,我願意坦誠的來到你面前。」我們這樣禱告,因為我們相信神是那位在我們獨處時親近我們的神。並且,這暗中察看的神這樣與我們相處,是為了報答我們。
我們不坦誠,可能真的是因為不認識自己。自以為真的結果是生命仍然有很多未被察覺的真相,甚至隱藏和假像。但若是明知故犯的假裝,我們就要小心了。坦誠的禱告,與神無事不談,你會經歷到神的同在、安慰、鼓勵和提醒,並且你會越來越認識自己和那位報答你的神。
試想想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在遊樂場上自由自在的玩耍,當他疲累及大汗淋漓時,他會立刻奔向他的父母,然後說:「我要水、毛巾,餅…。」這小孩子完全認識自己的需要,而父母呢?他們並不是兒女有要求時他們才出現的,他們其實一直在旁留意著、關心著呢。
禱告:神啊,我感謝你,你不是一個概念或意念,而是真真實實的,住在我們中間的神。你要以你的同在、你的建立和各樣美善的恩賜來回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