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 使別人得安息
以弗所書 5:19-21
使別人得安息,我們會立刻想到為別人作些甚麼。保羅對以弗所和歌羅西教會的教導都強調彼此順服,在神面前同心敬拜讚美或感謝神,心底裡更要彼此關懷和互相代求。這是教會整體得安息的重要基礎。有了這基礎,我們就可向人伸手祝福,不再停留在個人的滿足感上。
敬拜讚美是群體的信仰表達,指向的是一個與人有關係的神。我們可以看它為一個攜手的動作。攜手不單指同聲唱頌,而是口唱心和、彼此祝福及代求的體驗。我們常說同感一靈,不錯,這種在主裡的合一經歷是由聖靈帶動的,促使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敬拜中自由及自發地讚美,加上默默代禱及祝福,我們就會感受到合一的力量。這種果效與單由主席帶領的截然不同。所以攜手不僅是外在的,也是心靈的契合。
曾經讀過一個氫氣球與天堂的故事(Balloons and Heaven/Bo Cox) ,說故事的是一個精神科醫生。他這樣說:「在我工作的醫院有一位令醫護人員非常煩惱的病人,他非常好動,又愛惡作劇,有時更會將醫療用具都弄翻,很有暴力傾向。有一次,他竟主動來找我說話:『明天就是母親節,我準備了一張卡送給媽媽,但她去年已逝世。』這病人感到痛苦,他接著問:『你可以給我一個氫氣球嗎?我知道我媽媽是在天堂的,我可以將卡送到那裡。』我在想該怎樣回答,我本想對他說:『連火箭也不能去到天堂,氫氣球又怎能去得到?』但隨即我又想,這充滿心意和愛的氣球其實已經去到天堂了。於是,我著他等候我,然後我就趕快找到一個母親節的氫氣球,我們走到戶外,將卡繫在氣球上,然後讓它升上天空,我們站在那裡,看著氣球越來越小,他問:『會升到多高多遠呢?』我回答:『你要它有多高多遠,它就會有多高多遠。』」
你向甚麼人伸手使他們得安息?我相信安息必須成為日常生活的表達,進到小組、家庭、未信者,以至於社會中。這就是伸手的意義。
操練:常常以頌讚為祭,不只是在口頭上頌讚,而是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今天就開始為你身邊的人感恩、頌讚、代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