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之所安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 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詩篇15:1-2) 「只有那些行為正直,作事公平,從自己心裡說誠實話的人。」(《聖本篤會規》序言:23-6) 忙碌,可說是現代都市人的標記。我們說自己很忙,可能我們真的很忙,至少我們自認很忙。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為這種生活形態付上責任,因為我們選擇、甚或喜歡過忙碌的生活、或是自以為忙碌的生活。 忙碌、或比別人更忙碌,某程度上可以增加自我的價值和重要性、甚至那份自我良好的感覺。然而,只要我們安靜下來,便會發現無論感覺多麼良好,那決不是安頓心靈的居所。 留意到自己在忙碌中打滾的人,不是沒有想辦法去解決這問題,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運動、旅遊或養寵物等,進行減壓,至少讓長期緊張的心靈得以暫時性的抽離,從而舒解急速的生活節奏和消費社會所加予我們的忙亂感。 是的,這些的確能為我們忙亂的生活,帶來短暫的休息,但其實一切仍離不開這個世界的本身,因為它極其量只能提供暫時性的舒緩,並沒有解決根源的問題,或者說它們只不過是「即時」的替代品而已。 四世紀末期的沙漠教父阿森留,說過這樣的故事,也許可以描寫現代人的境況。一個聲音把阿森留領到衣索匹亞,他看見衣索匹亞人正在砍柴,劈好的柴薪已經堆得很高,他們費力地要把柴扛起,卻徒勞無功。他們不僅沒有先運走一些柴,反而繼續砍柴,並把柴往上堆。他們再次嘗試把柴扛走,也不得要領。就是這樣。來來回回很多次,仍失敗告終。 這個聲音把阿森留又帶到另一地方。那裡有個人正把湖水放進一個破容器裡,湖水自然流回湖裡去;他竭而不捨,加快動作,湖水卻流走得更快,他喘著氣,垂下頭,疲憊不已。 忙忙碌碌,營營役役,結果是原地踏步,心靈愈形勞累。 那什麼是治癒忙碌的解藥?那兒才是心靈安居之所? 既然當下的消費性世界、以及短暫性的休憩玩意,無法平伏我們忙亂焦慮的心靈,那我們必須嘗試在此以外的地方另闢蹊徑了。 詩人說:「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帳幕」和「聖山」,就是上帝所在之地,或者便是出路,能將我們從忙碌的困局中救拔出來,遷到平和的心靈世界。 假如以靈修的傳統為進路,「帳幕」和「聖山」都是指向神的,至少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來自拉丁字源的「sanctus」,意思是「神聖的」、或是「聖殿」,表示一處神聖的空間;另一意義是蔭庇之所,讓逃亡的人可以在其中歇息。 因此,心靈安居之處,並不是滿足於求短暫的休息,而是追求在上帝的同在中、那凝神傾聽的空間。 詩人繼續說:「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聖本篤會規》則說:「從自己心裡說誠實話的人。」我相信只有那些誠實地面對自己、承認自己的軟弱和需要的人,才會勇敢地擺脫忙碌的安全區,向陌生的「帳幕」和「聖山」進發。弔詭的是,陌生的空間,卻是我們可以安放心靈的空間,因為上帝一直就在那裡等候我們回家。

Tags: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