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阿們」時
「阿們」,這個詞語,對基督徒來說,一天不下說上十遍八遍。一般來說,「阿們」是整篇禱文完結時才說的,是有「誠心所願」的含義,是禱告的人對禱告內容蒙應允的熱切盼望,也該是我們至深至誠的感情所在。可是,令人費解的是,很多時候,我所聽到的禱文與「阿們」的表達語氣總是南轅北轍:禱文是咬牙切齒、大聲疾呼的,然而,說「阿們」的時候,卻都是有氣無力、甚或不置可否的。 最近,有機會參加中國境內一間的教會的主日崇拜。早堂八時、中堂十時半開始,但信徒在個多小時前經已站在教堂門前等候;要是遇上聖餐主日,據說兩個小時之前已有人龍出現了。我不得不說,這個情景是我從未見過的,在我居住的地方,只有看見牧師們,各出奇謀,呼籲會眾不要再遲到了,卻萬萬沒有想過,在地球的另一端,竟有牧師要求信徒,主日早上,不需太早到啊! 聚會開始不久,主席帶領禱告的時候,又有另外一個叫人驚訝無比的情況出現,就是每逢主席說出一句祈求的句子時,例如:「求主賜給我們合而為一的心」,台下的會眾(大概是四、五百人吧),竟然同聲、齊聲、大聲地回應「阿們」,那種整齊和節奏,就像出自一人。這種台上台下同心和應的場面,實在感人。那時我忍不住張開眼睛,觀察一下四週信徒的模樣,看見的盡都是懇切的臉,有些甚至舉頭仰望、張開雙手,盡情的向施恩的主流露心中情懷。 我實在很受感動,怎麼我們對禱告和「阿們」的態度竟如此迥異?我們那種日趨僵化、表面化的「阿們」,難道正反映著我們靈性的冷漠、以及對上帝極度的不敬? 還有一次,在我居住的城市、一間我並不經常前往的教會裡,我又這樣體會「阿們」的美,就是當主席領禱、為到某一個肢體的需要、或某一些難處禱告時,台下的會眾之中,總有人在不同的位置大聲說「阿們」,此起彼落。如此鏗鏘的呼應,讓人彷彿看見上帝的施恩寶座,就在眼前;而上帝就在我們中間,以心靈聆聽著祂子民向祂的呼求。 「阿們」,是表示我到、我在、我認同、我無助;心靈假如不是這樣,又怎麼「阿們」得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