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的啟示
從來沒有思想過懶惰這個課題。幼時被長輩教導切勿懶惰是有的、身為人母之後訓勉兒子慎妨懶惰也是有的、長大後時刻提防自己疏懶固然也是有的,可是,認認真真的去瞭解懶惰卻從未試過,況且,如此被視為侵蝕人類美好品格、禍害社會進步的缺點,又何須浪費時間去考究? 人生中與懶惰比較接近的,大概是八歲至十一歲的階段,以目前的歲數計算,只是個極小的比例而已。那時,因著種種緣故,我認為自己是無希望的,努力與否,根本沒有人會加以理會,於是索性放棄,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全人投入懶的日子;家人自然心急如焚,我卻樂在其中。 後來,覺悟過來,於是發奮圖強,將勤補拙,從極度的懶反彈到另一個極端,不斷教育自己要分秒必爭,生活必須充滿建設性,不知不覺的更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努力的成果上,甚至唾棄休息消遣,認為它們只在浪費我寶貴的光陰而已,對我的功業亦毫無裨益;不單無益,一陣內疚和罪咎感,總是承機的向我侵襲過來。 而主導我這幾十年生活的,就是這種所謂「勤有功、戲無益」的心態。 有問題嗎?我自忖。 有呀,原來我迷失了自己、與自己的需要亦隔離起來;全情地為事業、家庭、事奉、進修、以及別人的需要….原來可以這麼累人的。直至有一天,我猛然醒悟,我一生其實都在勤力地生活:勤力地為別人、為事情而生活。 於是,就在姊姊離開世界的那段日子,當我發現生命絕不會因著人的努力而延長、忘我地去滿足了別人身心的需要、亦無助於生命稍加停留的真相的時候,我徹底地發現,我已經勤力夠了,而此刻我所需要的,正是休息下來、賦閒下來、甚或懶下來、真真正正的懶下來,以致我能夠好好地體味一下內心深處的真正狀況。 何不消遣一下、玩一下、無聊一下、無意義一下、無目的一下、甚或頹廢一下….可是,當我意識到要懶下來的時候,原來我根本不懂得怎樣懶。 懶,對我來說,原來是要學習的! 而懶的第一步,是慢下來、是培養小休的心態。在人事制度超速運轉劇變崩裂之中,在人的價值與高度效率不斷自我增值掛鉤之際,慢,卻又是那麼奢侈,那麼叫人不安。 我向身邊的友好請教,怎麼懶好呢?得來了很多提議;我再問:如何掌握既懶而又不會產生內疚之竅門,他們說了好些東西,總不覺得可行,最後一位年青人乾脆這樣回應:我不知道,我根本從沒有因為懶而內疚過! 唏,真好,懶是不用內疚的;懶,不是個終點,也不是目標,它只不過是充電之後再發揮威力的過程、一個先退後進的熱身動作呢。 認識懶、尊重懶、欣賞懶、實踐懶;懶,需要我們慢慢的培養感情,逐步逐步的、放心的、欣悅的,向它走過去。 因此,現在我所關心的,再不是該懶或不該懶,而是如何在當盡的義務中決定於心靈深處栽種一顆懶得其所的種子,讓它自由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直至懶的能量和潛能緩緩在生命中滲透、與勤奮的基因互相對照平衡,這顯然是個高尚的情操,亦不失值得我們委身的操練。 懶惰有理,休息有時,這未嘗不是生命節奏的啟示。噢!幹嗎我還呆在電腦前,該是懶懶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