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學、默觀與梅頓 (五)

美學與景觀 E. M. Forster 的名著 A Room with a View以旅店房間的景觀為故事題材。從房間優越的位置,觀賞更大的視域景色,如香港某豪宅的廣告,把維港兩岸景色,飽覽無遺。但無論景觀多麼遼闊,能正面觀賞大部份景物主體,卻仍有兩翼偏側部份,只能從側面欣賞。即是在主觀角度上,無論多麼宏闊,總有無法破解的限制。你只可換個房間,甚至到另一幢樓宇,另一個地域,才可增加你的景觀。遊覽和人生閱歷,也在擴闊你的視野和見識。

讓我說梅頓,是個 “a man with a view”:有景觀的生命。透過他生命的默觀,洞悉和展現,我們對神人關係以至對生命的視野,得著優越位置來觀賞更有深度和廣度的視域。確實是默觀的操練,使梅頓有明晰與自由的心靈來與神的光照相遇。在《默觀的新苗》頁16中,他寫道: 思想若被故有的觀念困禁,意志若被自己的欲念拴住,我們就無法接受不熟悉的道理的種子和超自然的渴求。因為如果我愛上了束縛,又怎能領受自由的種子呢?如果我被另外一個與神敵對的渴望充滿,我又怎會珍惜對神的渴慕呢?神不能在我裏面種植祂的自由,因為我是個被囚,甚至不想得釋放的人。……因此,我必須學習放棄那些熟悉的、慣見的,並對那些新的、不熟悉的表示贊同。我必須學習「脫離自我」,從而能夠順服神的愛,以致尋到自己。 實在是神的愛用陽光來暖我,也是神的愛差來冷雨。是神的愛讓我吃飽得餵養,也是神利用饑餓和禁食來餵養我。是神的愛在我又冷又病時差來寒冬日子,在我辛勞作工、汗濕衣衫時差來炎夏;但也是神利用拂過河面的輕風、吹過樹林的微風向我吹氣。工人樹下坐,騾子樹下站,祂的愛展開梧桐樹蔭遮我頭,又差遣負責茶水的小男孩提著一桶從清泉打來的涼水沿著麥田走過來。

無論梅頓的景觀多麼宏闊,有高度的清晰透明度(clarity) ,我們只可承認其獨特的貢獻,在人性的共同掙扎和尋找神的路上,提供了原創性的觀點和靈程路上的標記。但沒有一個靈修大師會專斷了我們對人生事物的理解,他們只是謙讓地提供了自己靜修得來的景觀。可以說,是借出他景觀的房間,讓我們置身其中,在那裏出神地流覽,嚮往他展現的優美景緻:生命的轉化,神人的契合。 因此,在對梅頓及其他靈修師父嚮往之餘,我們仍在尋找其他生命導師和路標,點點滴滴的啟發我們,豐富我們的視野和透視力。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發現自己的景觀,在尋道的過程,需要增進自己觀賞、捕捉、對話、過濾、吸納、整理、展現和對談的能力。這反求諸己的靈命成長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出於認識自己受造的個別性和獨特性,這是人之所以為人,所以為神的形象的精彩之處。另一方面是出於明白聖靈在生命中個別的引領和啟迪,並賦予我們度身訂造的恩典。所以我們每人也當靜修,默觀自己的生命和際遇,同時發現生命的限制、神的作為,並祂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