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學、默觀與梅頓 (二)

二. 愛美、審美與默觀 人人都愛美 欣賞美,但有人的審美較表面,有人較有深度。較表面的審美只有第一眼的接觸,喜歡與不喜歡,反映個人品味多於對事物本身的了解,抱的是一種途人心態,匆忙、自顧不暇、無心細味。有深度的審美要求審美者注目凝視,停頓、放開心懷、用心靈來品味。 審美就是美感學問的提升,在直感以外,經過訓練的觀察,審視和欣賞。 審美如默觀,會產生心靈的轉化。正如去鳳凰山看日出,你付出了整夜攀山的勞苦,在山上漆黑時分一直守候,捱更抵夜,冒著寒冷,等待觀看天色吐白。人人屏神靜氣,看那晨光第一線迸射的情境,引發出內心的激情喝采。好戲繼續,天色由灰暗變成魚肚白色,深紅的旭日如蛋黃徐徐上升,把天際灑成一片金黃,美得叫人目瞪口呆,燦爛的陽光繼續驅趕餘下的灰暗,直到所有地域都覆蓋於太陽的光和熱。 那是甚麼樣的心靈轉化? 1.登山觀日呼喚出一種朝聖者的心態,叫人不辭勞苦為得以見那榮耀的一刻。 2.我們放下途人心態去看事物,願意停頓、守候、等待,讓相遇的一刻臨到。 3.我們心靈被目睹的美境吸引,忘記自己,陶醉在整個氣氛環境裏。視覺感官的美喚起心中直覺的美,不用思維邏輯,直向心靈說話。 4.這出神的觀賞,帶來說不出的喜樂,有一種內心的快慰和滿足。 5.我們或許會許下誓約,他日再來景仰如斯美景。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