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五成長路(1): 異象與實現 — 為中宣十五周年回顧及感恩

當我與中國宣道神學院的校董、老師、同工、學生、校友一同慶祝學院創校十五周年的時候,我的內心對神充滿著感恩。是神的恩典讓中宣行了這麼遠,完全是神的恩典托住整個旅程。

要建立一間宣道神學院的異象,是中國教會研究中心於1984年在長洲的一個周年退修會裡,同工在祈禱會中孕育出來的。當時中英雙方為香港前途會談,產生了很多不明朗因素,眾教會都要思想面對九七之後社會的轉變。不少基督教機構考慮要留在香港,抑或遷徙到東南亞其他地方。

我們亦為中國教會研究中心將來的事工尋求神的旨意。詫異地,當我們在禱告並策劃當中,神竟然給我們一個異象,就是在香港建立一所宣道的神學院,為到九七後中國宣道的工作訓練學生。當時我們29位同工,都一致地領受這異象,而且是充滿著興奮的。我還記得當中的快慰及欣喜。當我們一同達成這共識的時候,大家均感覺到這是神的旨意:雖然當時已有一些機構搬遷到泰國,新加坡或其他地方,祂叫我們不怕艱難,為中國宣道這一異象繼續努力。

當我們肯定這是神的旨意後,就開始預備這神學院在1987年開課。以往我開始中國神學研究院(中神)建立基礎的時候,我們用了十年的時間預備。但我們用信心,決定用三年的預備就開辦中國宣道神學院(中宣)。1984年的7月,我在環球福音電台節目上訪問余雋瑞牧師。我將這一個異象與他分享,並邀請他一同禱告並考慮加入。兩星期後他的回覆是願意加入我們,因為他記起1974年當他還在加拿大的時候,他決志奉獻主的工作時,中國已經在他的腦海裡。他在中神畢業之後,曾經用六年牧養過兩間教會。他覺得自己已預備好開展為中國宣道的神學教育工作。在這過程中,我們先舉辦平信徒的門徒訓練課程(Lay Training Institute)。同期間,麥炳坤先生是中國教會研究中心研究部的主任;還有鄭明珍女士,她當時為空中神學寫課程。我就鼓勵他們,安排余雋瑞牧師到惠斯敏特神學院(West-Minister Seminary)進修系統神學(Regent College)進修神學碩士課程。這時候,我亦與李錦綸及何傑先生分享,他們當時正分別在維真神學院及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進修他們的學位。周錦華先生聽了這個異象,就自告奮勇地加入我們。黃慧筠女士亦從加拿大完成了她的靈修學訓練後一同參予。故1987年9月的時候,這七位曾經是中神及維真的畢業生,大都在努力完成神學碩士學位,成為中宣第一群老師。他們都是神所揀的僕人,一同建立「中國宣道神學院」。

我們沒有資金購買或租用一個校園。直至八月的時候,在香港中文大學對面九肚山一個神召會的退修營地,才找到我們第一個院址。開課時,我們有十二個學生,地方小,人擠。但每一個女同學都有自己的一個房間,就像一個小修院一樣。中宣就是這樣卑微地開始,但我們是充滿著喜樂和盼望的。

在中國神學教育歷史來說,中宣是第一間一方面服侍香港教會,另一方面訓練為中國宣道工作的神學院。當時我們已經有十年中國研究及在國內培訓的經驗。中宣的異象是從禱告裡孕育出來,從信心開始的;而我們的建立,基於在中國基督教歷史裡所學習到的功課。訓練大學畢業生,以至提升華人牧者的教育水平;是基於北美神學研究院的模式來強調學術。而中宣的異象,就反映出我對神學教育更進一步的反省,包括有幾個重要的信念:

  • 神學生的生命,一定要與三一神緊緊的結連;透過靈命操練在個人、群體裡扎根;

  • 穩實地建基於聖經真理;他們能夠建立神學的頭腦,特別是有一個批判的護教角度;

  • 明白中國文化的處境,以至他們的福音工作與牧養工作更加適切;有一個對準中國的宣教向度。

因此,在我們頭幾年的訓練,我們將第一年中在靈命培育上,特別強調禱告、默想、與聖經的閱讀。黃慧筠在這方面作了一個很大的貢獻。到第二年,我們加上西方與中國哲學,但這些元素,會使整個神學訓練長達五年,所以我們不再向著這一理想堅持。在第一年的靈命培育之後,是三年正規的神學訓練,無論是道學碩士或神學學士的學生,都是帶著上述五個信念去訓練。為中宣的老師團隊,能夠很清晰地建立這些神學教育價值,並在這十五年的訓練裡能持守這些核心價值,我非常的感激。

在我的認識裡,並沒有其他一間神學院,好像中宣一樣維持一個三元的強調:靈命、學術、宣教;亦沒有一所香港的神學院,在課程內老師與同學一起參與宣教。我禱告未來的十五年,中宣會繼續保持這些傳統。

我為神在過往十五年來保守中宣而感恩;學院在各樣事上,都見到有穩定的進步。從人的角度來說,我要感謝所有老師,特別是余雋瑞牧師,因為當他在頭八年做副院長的時候,其實就是背負了整個學院的責任。然後何傑博士繼續去承擔學院這一重擔;在各困難時期繼續領導學院,從馬灣到屏山。雖然我們只有一個細小的院董會,但每位董事都是忠心監察學院的運作與發展,並智慧地作出嚴謹與關鍵性的決定。

現在中宣已開設很多不同的課程,師資增長,同工的數目亦增加。面對持續的增長,會使中宣面對很多的挑戰。相信香港教會開始欣賞到中宣訓練出來的畢業生,看到他們的優點。我在禱告,中宣所有的校友、老師、同工、董事、學生,都不要忘記我們卑微的開始,是神的恩典讓這異象實現並發展下去。如果中宣是在禱告中產生出來,是在神的信實中憑著信心來發展,就讓我們前面學院的發展,繼續以禱告為基礎、以對神的信靠來建立下去,緊緊地依靠聖靈的引領。我深信神開始了一件美事,祂必定會帶領直至完成,使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真神得著榮耀。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