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靈明愛(三)
3)修靈之道更是「在止於基督」
《大學》認為大學的目的是止於至善,而聖經卻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才是那位真正的善者(太19:16-17)。「止」是指最終目標。故此,靈性學也好,神學也好,「止」必須是指到基督才是最終目標。今日不論是教牧同工或是神學教師與唸神學的,如果靈性學不是以效法基督、止於基督為目標,這不能說是真正的靈性學,而這樣的神學也只能說是基督教的一種哲學。如此就有違靈性學與神學的真正意義了。那麼,人應當如何去修靈?
4)首先是「知基督而后能定」
《大學》中對求學之道的方向與靈性學的方向有共通之處。按朱子《大學章句》解「定」字說:「知之則志有定向」。基督是人靈性的始與終,故此,我們必須以認識基督作為天天靈修的心志,「止」的意思就是歸心基督。人能天天歸心基督,如此才能修出靈性的生命力。
5)修靈但求「定而后能靜」
「靜」是指心不會妄動,不受世界的引誘。靈性的追尋是天天的事,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今天,基督教書坊間有不少有關靈性成長方法的書,但是較少有真正能幫助我們去面對面與上帝相遇的書。其實,這也是今天神學的危機,就是神學課程有太多的潮流科目,以致唸神學時不知如何定位,所以今天不少人即使是神學畢業了,但對基督的認識仍是小學之道,以致失去了歸心基督的智慧,不能以基督的智慧行事。如此就不能有從上帝而來的慧眼去看萬事萬物,以基督慧心去明察是非,這樣塑造出來的傳道人的靈性對牧會來說不能不令人擔憂!
6)靈性能「靜而后能(平)安」
一個人能歸心基督,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如朱子在《大學章句》中所說,「所處而安」。所以,靈性或是神學的事,首要的是我們確有耶穌基督的平安,即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遭遇何事,我們都能有主的平安在心中,以主的心意去治會牧養。這也正是保羅的心志,雖在天天困境中仍有主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