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5) --結局篇
2009和2010年,家有喜事,兩個兒子先後成家。
在繙譯的學習上,也是喜事,因為我在這兩年先後完成了《聖經速覽》(“The One -Stop Bible Guide”) 和《聖經新地圖全集速覽》(“The One-Stop Bible Atlas”) 兩個繙譯工程。也是拜這兩項工作,能以跟余教授有進一步的學習和交往。
不知是什麼原因,有些片段是十分深刻的。
一是和教授的對話,不多、但很到位。
我說:我的背痛又發作,不知會否影響繙譯進度? 教授回答說:我也有背痛,每30分鐘一定要起身,伸展一下!
又說:不是個個都適合繙譯的,要好有紀律……我每天一早起來,不論到辦公室與否,一定換好衣服 (後來發現他指的衣服是西裝、襯衣和領帶) ,開開始伏案工作。
再後來,發現教授在校對二十餘萬字的《聖經一年通》時,視力因早年視網膜脫落之故已變得非常微弱,但他卻能克服這缺陷,完成鉅著,他的紀律生活和對上帝的倚靠,實在令人萬分欽佩。
他在日記中這樣寫:
「我的禱告:創造光和宇宙的上帝,我的視力越來越弱,這樣弱視的我,你仍舊使用,
仍舊給我力量完成了一些本來沒有能力、也不配擔負的事。如果主要繼續使用,
請你將我的軟弱化為剛強。愛我的主,感謝你,晚安。」**
2009年聖誕前,收到余教授的「聖誕信」,扼要記錄那一年的要事,其中提到二媳婦因病離世,讀後感到相當惋惜。到過年時拜訪教授,他再提這事,又把他們的照片給我看,他內心那份深沉的悲慟,令我想起幾年前我姊姊離世時父親的景況,我們常說:「白頭人送黑頭人」,我家中便遭遇過兩次,一是外婆送別母親,一是父親送別姊姊,那是種絕對無奈的切割感和孤單感。看著坐在我對面的這位父親,我又再度接觸那份痛。
然後他提出想我譯另外一本名為 “The One-Stop Bible Atlas” 的書。我定一定神,想答應但想起小兒子夏天便要結婚,便坦白告訴教授。他又如常淡淡的說:真是快樂的事,便沒有說不—下去,言下之意是兒子結婚跟繙譯沒有抵觸喔。
於是我又接受任命,撿齊稿件,回到溫哥華開始了譯書的工作。還不到一個月,便收到住在鄰省父親的電話,說身體不適,醫生安排了各種照鏡的事情。那時已是六月中,兒子在七月三日便結婚,心情亂得很,繙譯工作的步伐不免又躝跚起來。
兒子婚禮順利完成,同時父親患上食道癌的事也得到確定,歡喜和悲傷,往往牽著手,沒有打個招呼,便登門造訪。
接著的幾個月,我又下意識加快繙譯速度,惟恐父親病情突變,就像上次外婆患病時的心情一樣。
我時不時跟教授細訴心情,他總是說生命在上帝手中,我們要順服。現在想起來,我向一位接近九十歲的長者、談及另一位八十多歲生命在倒數的事,好像有點不該,但不知何解,教授在我外婆和父親離世的事上,成了我傾訴的對象。我一直沒有好好向他道謝過,如果生命有什麼遺憾,這該是其中一項。
余教授說:「請你將我的軟弱化為剛強」,上帝的確使用了教授幾近一甲子的生命,在新聞、傳理教育和文字各領域,堅固了多人的生命。
「海為墨汁天為紙,共揮彩筆繪神恩」***親愛的余教授,我也很軟弱,但我願意以你為榜樣,繼續在筆耕的路上前進。如今,願你安躺在天父懷中,享受永遠的福樂,就好像你在日記中所言:
「最後一抹餘暉隱沒,
小麻雀已進入睡鄉,
忙碌在暮靄中停步,
寧靜中心靈徐徐舒展,
無語、無慮
開放在我主腳傍。」****
*John Stott正式退休前的最後一本書,可說是他集畢生研經功力,為讀者提供一年讀完全本聖經的作品。
** 《日子背後的故事》(海天書樓,p.88)
***「海天書樓」就是來自這個意念,鼓勵大家拿起筆來,寫下神的恩典,使用神賜給我們的恩賜才能,描繪神的大愛。
****《日子背後的故事》(海天書樓,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