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前輩(3)

十二月,離港前約了余教授,請他指點。

和教授在他的辦公室坐了一會,他領我走進另一房間,看像會議室,會議桌上已放好了一些文稿。

原來教授把我所做的「功課」,打印了出來,讀過了,且在上面寫了密密麻麻的字。他著我坐在他對面,把這疊稿給我看,逐點給我解釋,又聽聽我的反應。然後他遞過另一疊稿來,是經他修改過又打好的,逐點給我說明。

就是這樣了,試試這樣做,初時會生硬累贅,但一熟習了,就會愈來愈順,像開車一樣……教授溫柔地說,像在教小孩子似的。

我看見自己的劣作,尷尬得很,簡直無地自容,但教授的態度和語氣,卻叫我感到無比安全,內心那種膽怯和焦慮,竟漸漸淡化起來,代之而起的是一股要改進的興奮和盼望。

這樣一談,超過了三小時。

我帶著所有稿件,還有教授的心意,飛到了溫哥華,在聖誕前後,天天繙譯。

還未到聖誕,便收到他寄來的親筆信,其中這樣說:

「……從你的散文集《歲月玲瓏》我讀了的幾篇看,寫文風格譯兒童書很適合,因為用字簡潔。

看來你很喜歡詩 --要寫好的文章的確須多讀詩詞。……謝謝你答應繙譯 Sally Lloyd-Jones

的 The Jesus Storybook Bible,並會設法抽出時間在2008年二月底完工。我感謝天父預備,

也欣悅你伉儷對幼兒心靈滋潤與澆灌的深切關注。……我們會為你的繙譯事奉和靈根自植

聖工恆切祈禱,也為多了一枝譯筆歡欣感謝主。2007年12月5日」

八十五歲的長輩,用墨水筆寫了一封信給一個他剛相識的晚輩,親筆署名,內容充滿關懷和鼓勵。

像我這年紀的人,還會有人這樣教我,像父親一樣。

我把信讀完再讀,感激之情,不能言喻。

幾天後,我收到在港的外婆身體不適入了醫院的消息。其實這大半年,外婆的身體明顯軟弱了,經常不肯進食,護老院的姑娘提示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像外婆這些九十八歲高齡的老人家,不肯進食可能顯示腦部出了問題,再下去會是插胃喉,情況並不樂觀。

所以今次出門,有點掛心,準備完了工作便立即回港,誰知還不到兩星期,外婆便入了醫院。

那時內心很亂,要立刻回去嗎,但聖誕在即,根本沒有機位。打長途電話到醫院,找到了當值醫生也沒用,因為他無法確定我真是外婆唯一的孫女與否,基於隱私關係,不能向我透露患者的情況。

當下形勢不容許我蹉跎,我推掉了所有安排,立即訂機位回港。

事出突然,影響了我的繙譯進度。

2008年1月10日到港,即致電余教授,告訴他我的情況。

電話的另一端,傳來了熟悉的聲音:Susan,這是老人家不能避免的,你要信靠天父……

這個人生的定律,出自一位八十五歲長者的口,莫非他已反覆想過這些很多遍?

Tags: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