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後的日子 (3)

不僅是父親的身體不濟,就連他情緒,也受到極大的困擾。

四月中,他因營養不良和缺水,在家門暈倒,鄰居急急把他送到醫院去。留院期間,醫生發現他食道的腫瘤有長大了的跡象,因而令他吞嚥更加困難。

父親變得很瘦弱,出院後,他把自己困在家中,什麼人都不見。這個情況,曾在三十年前出現過,那是母親離世的日子,那時父親渡過了幾年的憂郁的歲月,現在想起來,仍覺傷痛。

母親還在時,父親是個典型的住家男人,加上他的性情,不喜歡交際,一下班,就窩在家裡。假日最多就是和我們幾姊弟出外逛逛,間中到郊外踏單車,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直至他接受主耶穌、加入教會後,那是母親離世後大概五年,他才慢慢走出陰霾,變得合群起來。

移民後,他全情投入教會和社區的服待,每天的時間表填得密密麻麻的,比住日的全職公務員工作更忙。我每次打電話給他,他總會告訴我今天在華人安老院有誰信主了、昨天在文化中心教了些白人小孩寫毛筆字、明天要到華語電台錄音……

於是,崔伯的名聲,不逕而走,有相熟朋友調侃道:不認識Edmonton 的崔伯,就等於沒有到過Edmonton云云。

我當然很高興,父親如此受愛戴;況且以他的中英文根底、加上多年服務於港英政府,手上的志願工作,又怎會難到他?不過,我亦不得不經常提醒他要注意身體、要吃點有營養的食物、要休息等。

我不肯定父親是否為了要逃避失去母親所帶來的悲傷和孤單,而不得不向外撲;畢竟,他生性內向和愛靜,要他逆轉自己的性情、來忘卻喪妻的哀傷,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吧。

所以每逢聽見朋友對父親的誇讚時,心中總有短暫的躊躇,像有很多難以明言的什麼,在裡面流動似的。

準確一點來說,父親自從四月中開始,再度自閉在家。往日經常聽見獨居長者的故事,我不大為意,可是從那時起,我對父親獨居在家,變得有點神經質起來,常幻想有什麼事發生了;特別是電話長響、無人接聽時,我的心跳會加速,惶然不知所措。

到父親拿起聽筒了,我急不及待地說:為什麼不聽電話啊,你知道我會擔心喲?他立即回答:我很好,有什麼好擔心的?我再說:你的朋友都想問候你,你知道嗎?回答道:要重複自己的病情,好累人……

是的,或者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父親是怎樣在過這段患病的日子,對於這個遠方的女兒,到底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和態度,在過他的日子呢?這個我或許沒有深入探究過。

Tags:

最新消息
書籍推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