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重溫 - 「伴你同創 — 由牧養自己開始」座談會
靈根自植國際網絡主辦、Richly Creation Limited 協辦 「伴你同創 — 由牧養自己開始」座談會 由靈根自植國際網絡主辦、Richly Creation Limited協辦的「伴你同創 — 由牧養自己開始」,已於2010年4月12日,假尖沙嘴潮人生命堂舉行。 這是一個特別為年青牧者預備的聚會。出席的牧者約七十人;有一半是事奉日子都是在五年以內。 目下不少牧者或助人者,在服事裡感到枯乾、力不從心、被壓過重,甚至感到燒盡和受傷;面對後現代信眾的心靈衝擊,以及多元化的文化和價值趨向,叫人不知何去何從;加上後現代的牧養多訴諸方法,牧者本身的靈性成長和需要,反被忽略了。在牧養的路上,牧養自己和牧養群羊,二者該何以平衡? 是次座談會邀得四位牧者,真誠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與會者得前輩引路,看見有血有肉的掙扎之後,原來是更自由、更得力的事奉生命。 座談會以敬拜開始,由蔡崔妙姍師母帶領會眾敬拜上帝。 蔡貴恆牧師- 住在他們當中的靈命塑造 反省 — 1. 現代社群及信眾心靈及整體文化都趨向多元化。如果以四十年代出生開始計算,而每十年為一代,其實我們的牧養對象是六代的人;八十後及九十後,可以說是更傾向多元的,究竟我們有甚麼牧養原則及方向,有什麼核心或優先的價值觀? 反省 —「斬件式」的學習足夠嗎? 2. 道場(讀經、宣講)、禱場、抑或更多不同的訓練、特別是針對不同年齡的需要的學習。例如為九十後的人辦戀愛工作坊、為七十後的人辦家庭崇拜工作坊等。 反省 — 教會的難題 3. 大教會要維持本身的體制或小教會要動員群體來服侍都很吃力。無論是接近或已過三十的職青或在學青年,在信仰的學習和群體生活上都有很大的要求,我們可以怎樣打破這局面?以靈命塑造為本的牧養方向是否適切? 反省 — 4. 我們怎樣準備新一代進入世界?怎樣使他們成為道成肉身的基督榜樣? 反省以上四個問題固然重要,但若要牧養新一代並與他們一同創造,我們要由牧養自己開始: 年青的我充滿活力,自問對青少年人有負擔有愛心。除了和青少年人打波、交談,就是探訪、佈道。那時的牧會真的是全攻形的。但自問真的有屬靈野心。結果需然是三年來達成三個目標:教會倍增、社關、植堂,但自己不單感到燒盡,亦感到將家庭虧待了。之後,我轉往靜修及敬拜讚美的途徑,進一步體會屬靈經驗的重要性。 我學的幾個功課: 生命永遠在過渡中(life/ministry in transition)不要只追求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企劃(project),要在生命的不同境遇中持續的專心塑造自己及會眾的靈命。 沒有人會完全明白牧會的獨特困難:(“Sorry, you are marginal”)每個人的需要和遇到的挑戰都是很獨特的,我們要親身體驗這些困難,並在禱告中將自己再交托神。 梁榮光牧師-「自主、自決的生活態度」 梁榮光牧師以馬可福音1:35 中的「追」和「找」兩個字作為引子,突顯牧者緊湊忙碌的日程。梁牧師在牧養教會的年日裡,目睹這二十年間教會所面對的問題,不斷增加和改變;從過往較為單元的情況,變得複雜;社會的訴求,亦有增無減。牧者每天疲於奔命,仍無法滿足會眾的需要或回應社會的議題。 梁牧師引用耶穌在世的榜樣,祂同樣每天被群眾包圍,滿足他們肉體上和心靈上的需要。但耶穌在醫病趕鬼之後,總設法到別處去。祂的服事,不要由人去決定,而是祂來決定,祂自有祂的方向。梁牧師特別點出耶穌那「自主、自決的生活態度」,祂的服待模式,不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因為針對問題本身,只會牽引更多的問題,以有限的時間來應付無窮的問題(time-ness),只會令人身心交瘁。耶穌所著重的是永恆的問題(time-less),人與上帝的連結,要比當下的一切來得更迫切。